在踏上丝绸之路旅程之前,我想在长安再蹉跎一天。
我需要去三个地方。一个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另外两个都同那个叫唐三藏的唐朝和尚有关:大雁塔和兴教寺。前者广为人知,至于后者,却是老和尚和他两个弟子埋骨的所在。所以,我得去一趟,给老和尚报告一声儿,告诉他我也要西游的事情,顺便听听他的意见。
早上出来,看着雨后西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忽然心血来潮,决定先去一个地方。
|
清真寺里的省心楼,这里也讲究三省吾身,不同的宗教殊途同归 |
那就是位于西安鼓楼后面的清真大寺。
每次来这里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这一次也一如既往。穿 过热闹嘈杂的摆满了旅游纪念品的狭窄巷子,进到里面,面对高大的木牌楼,周边顿时安静下来。这座清真寺,因为他的建筑年代和风格闻名于世。我们习惯了圆顶的,可这里的建筑,却是地道传统的中国式。
中间西向---这一点和一般的南向不同---三进的院落,两边是厢房环绕,最里面最顶头,是礼拜大殿。殿内天棚上刻有精美经文六百余幅,四周镶嵌着大型木版雕刻《古兰经》各三十幅,用中文和阿拉伯文雕刻,是目前世界伊斯兰教寺院中极为罕见的巨型《古兰经》雕刻艺术。大殿可容纳一千多人同时做礼拜。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历经各代修复的古建筑,初建于唐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请注意,这是玄宗皇帝人生的转折点。经过开元盛世的他开始觉得无聊,于是改天下诸州为郡,并任命了一个大胖子老外当平卢节度使。这个人,名字叫做安禄山。三年后,李隆基把杨玉环册封为贵妃,使得这个小三彻底转正。老外当节度使,长安城里的大型伊斯兰清真寺,西市上来来往往的那些穿西装的胡人,林林总总熙熙攘攘,只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这座叫长安的城市,不光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想起来有关于英文China的发音来源的种种说法。其实最接近真相的是“长安”这个词的陕西话发音,“CHANGGAN”,于是这个在当时让说出它的人足够趾高气扬的词,就成为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名字。那个时候,这个词曾经代表了一种天然的优越感。
|
建造中的佛像。通过乘坐的座骑可以约略知道连边的文殊和普贤。左上角是飞天吧 |
然后驱车往南,穿过那个如今叫做长安县的地方,抵达护国兴教寺。
有关三藏老师的一些故事,后面还会遇到。来这里主要是瞻仰三座舍利塔。塔下埋了他老人家和他的两位高徒,圆测老师,
|
兴教寺里的唐三藏塔 |
窥基老师的舍利子。当年三藏老师被西域小国的使者们前呼后拥着回到长安,先在位于今天铜川市的玉华宫做翻译工作,后来当了国师,耍大了,修建了大雁塔,并主持大慈恩寺。西归后先葬白鹿原---最近那部同名电影上映,据说很火爆---,后来说是情感丰富的高宗皇帝打开窗户看到他的墓就痛哭不已,就迁到这个地方来了。如今,存放佛经的大雁塔已经成为西安著名旅游景点,有着舍利塔的兴教寺正在成为西安著名旅游景点:相信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成长中的佛像和飞天,用不了多久就会金碧辉煌起来。
|
站在大雁塔上往西看 |
难得的雨过天晴,想看看巍峨的秦岭,便在50元门票之外,再掏30元,登上大雁塔。往北看,楼;往西看,楼;往东看,楼;往南看,果然远处巍峨的秦岭山之间,还是楼。
不知不觉,三个宗教场所看下来,将要黄昏了。紧赶慢赶到历史博物馆。自从去年开始这里响应国家号召免费开放后,想要进入变得异常困难,每天持身份证排队的队伍都老长老长。不过似乎有一个窗口不用排队,这里出售每张20元的门票,随买随进。这个博物馆里面最精华的宝贝,都在这个20元的临时展厅里面。
其实,还不如不免票呢。
文:闵祥凯 图:二村忍/闵祥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