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宫冰雪节昨开幕

昨日,由省旅游局、铜川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十三届陕西铜川玉华宫冰雪节”正式拉开帷幕。冰雪节的雪上游乐活动项目已于昨日正式对外开放。
      在今冬的冰雪节旅游项目上,玉华宫除保留原有传统的滑雪滑冰、观雪景、赏冰灯等系列精品项目的同时,还新增了新年滑雪周、甜蜜情人冰雪行等冰雪主题游乐活动。

玉华景区千顷松涛,天然植被保存完好的生物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深秋,凉爽宜人、红叶似火;隆冬,玉树梨花。景区平均气温比西安低摄氏10-12度,素有“夏有寒泉地无大暑”之美称,是避暑、度假、疗养的好去处。


玉华宫从兴建到衰亡, 经历了仁智宫、玉华宫、玉华寺三个阶段, 历时近六十年  。   

宜君玉华山, 是唐坊州中部县今黄陵县境乔山的支脉,坐落在子午岭南端的谷地中, 北依陕北黄土高原, 南视渭水与长安。自春秋战国以来, 就是军事要地和交通要冲。唐高祖即位时, 北部突厥力量强大, 经常沿北方干道或“ 直道” 入侵, 有时又从子午岭两侧的经、洛河谷进犯, 穿过唐雍州宜君, 沿石泉河、沮河西南下,过华原今耀县、富平、高陵,抵东渭桥, 直逼京师。为解除突厥族的威胁, 高祖就于武德七年年在“ 直道” 与“ 干道”中间的玉华山, 修筑了前哨阵所“ 仁智宫” 。据日唐书· 高祖》载仁智宫五月孟动工, 六月建成, 高祖在这一年六月、七月、十一月、十二月曾先后四次到仁智宫, 并在那里处理国家大事,一度成为这位皇帝的离宫。   唐太宗开创“ 贞观之治” 新局面, 仁智宫已无什么军事价值。但仁智宫是其父主要活动处所之一, 加之那里是个天然的避暑、休养、狩猎胜地。所以于贞观二十一年“ 秋七月庚子, 建玉华宫于宜君县之凤凰谷”, 由唐初著名的建筑工艺大师阎立德设计营建。据《关中胜迹图志》和近几年发现宋代张崛年立的游玉华宫遗址碑文记载阎立德设计的玉华宫, 以凤凰谷原仁智宫为主体, 以玲珑的石桥、廊道将西北的兰芝谷与东北珊瑚谷联结为一个大林苑。凤凰谷的玉华殿俗称正宫, 内有沿山凿成的石室今仍存在, 这个宫殿群, 有名字可查的六处正殿叫玉华殿, 其北为排云殿, 再北是庆云殿, 这是一组建筑。另一宫殿叫庆福殿, 正殿宫门为南风门, 其东边是皇太子居住的晖和殿, 宫门日嘉礼门, 这是一组建筑。还有一组建筑, 宫殿门失去记载,其宫门叫金畴门, 凤凰谷西北的兰芝谷, 还建有别殿肃成殿, 后改肃成院。这里原是“ 本县人秦小龙宅, 太宗云‘小龙出, 大龙入’ 。当时以为清凉胜于九成宫”。东北的珊瑚谷还建有别殿。此外, 还有“ 及帝唐太宗游勒奉御王孝积于显道门内起紫微殿十三间。文瓷重基, 高敞宏壮”的一组建筑。整个玉华山东西十多里的三个山谷中, 共修了九座巍峨的宫殿, 五个高大、华丽的宫门, 中间有桥和雨道接连, 总称玉华宫。为保障玉华宫的安全, 据《新唐书》、日唐书》记载, 在其西北的庆州至宜州地带, 还修筑了“ 夯土墙垒,名日遮奴障, 即防御突厥的长城” 。东北部玉华河两岸, 修有“ 马坊” 、“ 马场, 供带来使役的马匹厩养和放牧” 。   

     唐太宗对玉华宫的环境和建筑艺术十分满意, 亲自撰《玉华宫铭》予以赞赏,现只有太子李治的《奉和玉华宫铭》传世, 赞日“ 顺请铜山, 镌芳金谷, 道光轩驾, 声流姬迹, 引此崇崖, 介通帝宅。峻体铜柱,祥韬金碧, 饮渭南通, 呜泣西格, 炎生肇授, 彤暑初融” , “ 丹溪缭绕, 漩树玲珑, 径分余云, 岭界斜虹” , “ 云飞御鹤” 。足见万山丛中的玉华宫是非常典雅、壮丽的。加之太宗晚年“ 有内热之疾, 以至厌九重之居, 常避暑于空山之中, 作为离宫” 。这样一来, “ 夏有寒泉, 地无大暑” , “ 清凉胜于九成宫”的玉华宫便成为“太宗避暑胜地”。宋朝人张样河对唐太宗避暑与练书法的情况曾作过描述, 他的《再宿宜君》诗曰“ 寒入宜君暑不存,地非风穴臀风门。往还再宿山城上,江海涛声彻夜翻。更无蛇蝎闹昏虫,金锁居然不露风。避暑唐宗真得地, 年年飞白玉华宫。”   唐太宗在玉华宫虽是休养, 但也进行过其他一些活动贞观二十二年年“ 二月乙亥, 幸玉华宫” , 乙卯, 赏赐由长安到玉华路途中所住的年迈或残疾人, 分别给予数量不等的帛粟八,五月庚子,“ 使方士那罗尔婆婆在玉华宫金毗门造延年之药” , 六月, 在正殿玉华殿召见高僧玄奘, 对其献身中印文化与治学精神予以表彰, 并让他在玉华宫避暑休养, 以示尊崇, 七月, 御召“ 晚节多病” 、在长安“ 听卧治事” 的梁国公房玄龄“ 肩奥入殿” ,命御医调治, 并派人“ 凿苑垣” , 使帝宅直通玄龄住处, 以便太宗随时探望病情, 八月, 又在庆福殿召见了玄奘, 并让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宣读御制《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子李治也在此撰就《述三藏圣记》。可见, 玉华宫是太宗垂暮之年的重要离宫, 也是它最昌盛的时期。   

     唐高宗崇信佛教, 他即位后, 永徽二年年改玉华宫为寺, 作为向北部边疆传播佛教的中心。显庆四年年“ 京城人众竞来礼渴, 玄类乃奏请逐静翻译, 救乃移于宜君山故玉华宫” 。随着玄奘僧徒的到来, 玉华寺才真正成为佛教胜地。从近几年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看, 玄奘僧徒译经的地方是故玉华宫的正殿 玉华殿。这里苍松环绕, 静穆异常。他们在“ 悬崖峭壁间开凿石窟, 内造八佛完, 两完之间石隔墙上雕刻有莲花、菊叶、缠枝卷叶、执戟力士、骑士等浮雕” 。石窟内还发现有石刻佛足印、佛像座各一件。佛足石侧刻缠枝莲, 佛像座上雕刻莲花瓣饰纹, 侧面刻“ 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类敬造释迩佛像供养” 二十个字。玄奘僧徒在玉华寺, 从显庆五年年正月一日开始翻译梵本共二十万颂的《大般若经》, 至龙朔三年年冬月二十三日完成, 历时三年整。完成之日, 玄类异常高兴, 他合掌向众徒说道“ 向在京师, 诸缘牵乱, 岂有了时, 今得终讫” , “ 此镇国之典, 人天大宝, 徒众宜各踊跃欢庆” 。麟德元年正月初一, 玄奘开始翻译《大德经》, 译完四行后,他已精疲力尽, 便收起梵本, 向众徒说道“ 自量气力不复办此, 死期已至, 势非赊远, 今欲往兰芝等谷礼拜俱脂佛像。” 徒弟陪他到兰芝谷、珊瑚谷朝拜回来后, 二月五日半夜时分就病逝于玉华殿, 众僧徒在玄奘死后也相继离开, 玉华宫从此冷落下来。   

    玄类以后, 玉华寺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渐成山间小寺, 其寺院范围也仅局限于肃成院一隅。历宋、金、元, 明数代, 绵延不绝, 历代文人墨客多巡游凭吊, 辞赋文章镌于碑石, 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诗圣杜甫《玉华宫诗》, 描绘了“ 安史之乱” 时期, 玉华宫经过近百年的自然损毁后的一片破败景象宋代地方官吏宋球、张道宗、张络、张峋等人, 或踏青赏景, 或凭吊古迹, 留下了玉华宫寺当时的影象。此外, 明刘裕, 清张祥和、魏源等都有关于玉华宫的诗文。偏安于肃成院一隅的古刹玉华寺, 至明末终因玉华地区频繁的战乱而毁灭, 寺僧离散, 庙宇被焚, 成为一片废墟。